普洱茶為什么“炒”得這樣熱?
作者: 轉載自: 發布日期:
普洱茶原產于云南,但喝普洱茶的風氣與和普洱茶的各種品飲方法、普洱茶的相關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則是從香港轉至臺灣,然后再由臺灣傳播到中國大陸。
2006年上半年云南產茶葉出口2922噸,創匯13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1%。其中普洱茶創匯高達1009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倍,占“云茶”出口的75%。普洱茶外銷的主要市場為中國香港和韓國,銷往波蘭的數量有130噸。普洱茶的出口熱銷同時吸引了云南省外經營企業。2006年上半年云南省外企業經營出口普洱茶333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倍,占普洱茶出口的1/3。
對于普洱茶的熱銷,看來風光無限,實則有很多令人擔憂之處。
首先是消費者的不理性購買。大多消費者都是跟風購買,在這一點,從普洱日益高檔的禮品裝就能看出,喝茶者放棄了茶的本身用途,開拓禮品市場,而且是高檔禮品,從幾千到上萬元不等。
其次對文化的誤解。喝茶本是一件很有文化的事情,可是大多消費者或者廠商認為,喝茶是緩慢的,浪費時間。因為如果要用很長的時間去培養一種喝茶的情調或者是喝茶的氛圍,這在現代都市人看,是一件耗時、又耗錢的事情。其實,喝茶本沒有想象中那么復雜,只是把茶葉放在水中而已,壓根不需要那么多的理由。
最后,市場對普洱茶的文化培養是有偏差的。以立頓茶來說,立頓成為茶業界第一品牌,肯定有自己成功的企業文化、品牌文化和獨特的歷史文化。但是,誰能看到它在四處宣揚立頓茶本身有多么文化嗎?有看到說某某歷史名人為立頓茶正過名、寫過傳什么的嗎?有看到宣揚立頓茶的原料是采自哪個有幾千年歷史的山頭的嗎?沒有。為什么?并不是說立頓茶就沒有這些東西,而是這些東西不是去灌輸給消費者,而是讓消費者在喝茶時,自己去感受,去體悟。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感受,才能體現產品內涵的豐富性,才能讓不同品味的消費者結合在同一個產品中。這就像是古龍的小說“無招勝有招”。描寫一個場景,文字很少,而留下很多的想象空間,供讀者去想象,這對于讀者來說,才是最美的。而我們的茶就不同了,普洱茶宣傳六大茶山,其他也宣傳六大茶山,硬性地灌輸給消費者,開始還好,一旦消費者成熟點,就會產生出不同的消費特性來,而這時,僅僅一個“六大茶山”能滿足千萬消費者的不同口味要求嗎?
現在普洱茶為什么“炒”得這樣熱?
歷史上,長期飲用普洱茶的是在藏區和沿海的廣東、香港等地。藏區的人們食牛羊肉較多,過去蔬菜較少,沿海廣東、香港等地的人們食海鮮較多。普洱茶有健胃、助消化的功效,這些地方的消費者在生活實踐中對普洱茶的健身作用有切身的感受,加之普洱茶價格不高,一般人都能消費的起,久而久之也形成了飲普洱茶的習慣。
近幾年來,普洱茶為什么一下子“火”起來?而且一“火”,就“火”遍大江南北。我想應該有這樣幾點原因:
一、人們需要普洱茶。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安定,人們也就更加注意身體的健康。茶是最健康的飲品,有人甚至說茶是世界飲料之王。普洱茶除了有其他茶對人體健康的功能之外,還有其獨特的功效。如健胃、消食、降血脂、不影響睡眠(主要是經過發酵的普洱茶)等等,還可以較長時期保存。儲藏得當,隨著歲月的增添,其內質的優化,色香味的神氣變化,因個人的感受不同,而受到鐘愛。這是其它茶所無法比擬的。由于人們生活好了,隨之而來的高血脂、肥胖等問題也出現了,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用普洱茶來化解了。
二、科學的定性。
科學家、專家對普洱茶通過分析、化驗,明確了解其中對人體健康的有益物質,人們相信科學,也就更相信普洱茶的功效了。
三、由于普洱茶的深厚文化底蘊。
飲普洱茶不僅是身體健康的需要,而且是精神健康的需要。在品飲、品評普洱茶的過程中,人們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華,提高了文化修養。一位年輕的朋友對我說,生產綠茶的省中也有不少人喝普洱茶了,認為喝普洱茶“很有面子”。說明品飲普洱茶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了。
四、無污染,純綠色。
主要是在邊遠的少數民族山區,那里生態環境好,云霧繚繞的高山為茶樹生長創造了絕佳的條件。茶葉的內含物質豐富,又沒有污染,所以人們飲用普洱茶就更放心了。
五、新聞媒體的熱情宣傳。
報刊、電視臺、電臺、網站等對普洱茶從物質到精神,從經濟到文化等一系列報導、推介,以及茶博會、講座、培訓、學術交流活動,專家、學者的著作等等,使消費者對普洱茶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提高了鑒賞力,增添了濃厚的興趣。上述這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功不可沒。
開發普洱茶市場雖然初具規模,但道路坎坷。
雖然普洱茶企業目前的產品并不難銷售,企業發展也迅速發展,但是可以這樣認為,這主要是普洱茶這幾年的熱炒,普洱茶在消費群中宣傳的結果。所以市場發展不能掩蓋這些企業的一些問題。其一就是,市場中除了勐海的“大益”,還沒有一個廠家推出了一個有較大號召力的品牌,普洱茶品牌非常薄弱;其二是,普洱茶生產企業在人才團隊建設和企業長遠戰略規劃方面都做得不足,企業后勁的缺乏也是目前許多企業的現狀;其三,企業的產品研發與市場聯系不夠,而且產品制作單一,許多紀念茶、禮品茶沒有挖掘好品牌價值,造成了銷售困難,產品沒有穩固的體系;其四,產品活動宣傳炒得很熱,但并沒有一個很好的連續戰略,而且目前還有盲目跟風、雷同的宣傳趨勢,造成了資源的重疊,這既是企業自身的問題,也是企業與咨詢策劃行業溝通的問題;其五,企業的產業鏈還沒有形成,對終端市場的反應緩慢,抗風險能力還比較弱。
可以預見的是,普洱茶還將經歷一個時間的迅速成長期,各個企業彼此之間也將在這個成長期中慢慢接觸并短兵相接,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
普洱茶會不會“崩盤”?
一段時間以來普洱茶確實“炒”得很熱。人們對這種現象擔心是難免的。這也說明人們熱愛、關心這個產業,不希望它向不利的方向發展。我想從幾個方面可以使普洱茶產業健康持續地發展下去:
其一,省政府及茶葉產區的各級政府非常重視普洱茶產業的發展。茶在民族邊疆地區是一項重要的產業,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貫徹黨的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省的第八次黨代會上,白恩培書記明確提出了提升糖、茶、膠等傳統產業。黨和政府已經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快茶產業的發展。
其二,省里已經正式公布了普洱茶綜合標準。有了這個標準,就能嚴格規范普洱茶的生產,證明商標也要隨之啟用。廠家生產的普洱茶要經過有相當資質的單位檢測合格,方可使用商標。
其三,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督、工商等政府職能部門,有關協會等,都會對消費者負責,加強監督管理,嚴肅處理假冒偽劣產品和違法行為。我相信即使有也是個別或極少數。
其四,有新聞媒體和社會的監督,輿論監督是相當有效的監督。一個不好的產品一旦暴光,一旦形成社會輿論,這個企業的生存也就岌岌可危了。
其五,生產普洱茶的企業。為了發展壯大,也會格守承諾,取信于消費者,決不會為一時的小利而去坑害他人。
在可預見的未來,普洱茶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的空間。隨著普洱茶QS認證工作的展開,市場將會有一個撥亂反正的過程,但其作用還有待觀察。只有期待我們的普洱茶在市場的洗禮中完善自己的內涵,去迎接一個更大市場。(作者系原云南省人大常務副主任,現任云南省普洱茶協會會長)
普洱茶名稱的來歷
有人說,所謂普洱茶并非普洱界內所產,或說普洱并不產茶。也有人說。普洱茶是因普洱府而得名。據有關方面提供的資料,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知府章履成有這樣記述:“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溫味香異于他產”。講清了普洱茶的產地及其品質特性。文中雖然說“普洱茶出普洱山”我理解應該是包括整個普洱茶產區。關于“普洱茶”的記載,是否還有比章履成更早的說法我尚不清楚。建議專家、學者和有關人士進一步加以考證。普洱府是在雍正年間的公元1729年設置的,比章履成記述普洱茶的時間晚了十幾年。正式稱“普洱”這個地名遠在明朝時就有了的。普洱茶這個名稱在普洱府設置之前就有了記載。普洱縣內成片的古茶樹至今仍生機勃勃,普洱縣城馬文彪先生家院內的那棵茶樹,據專家考證已有450多年的歷史。推算起來應該是明朝嘉靖年間種植的。由此看來,普洱產茶由來已久該是毫無疑問了。歷史上,普洱既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又是普洱茶的集散地,其它茶山的茶源源不斷地運到普洱,從此大宗的普洱茶銷往外省、外國,進貢到皇宮,對促進茶區的經濟發展,提高普洱茶的知名度,起了積極的作用。